秋分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凉爽到来的秋分。在秋分期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秋分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那么秋分为什么要放风筝,秋分放风筝技巧分享。我们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
秋分为什么要放风筝
放风筝习俗来源
在古代,放风筝也被称为放纸鸢。风筝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放风筝是传统的民间游戏之一;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它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有风筝。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更重的产品,可以借助风漂浮在空气中。据称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距今二千多年;据说是墨翟用木头做木鸟,研制三年而成。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其材质。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才开始用纸做风筝。故称“纸鸢”。
秋分放风筝寓意
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秋分节气的时候放风筝。这种习俗已经传承下来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放风筝象征着孩子的天真和美好。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大部分都比较小,适合孩子玩,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糊的,比较大,放的时候要互相争看哪个放得高。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链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的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秋分放风筝技巧分享
如果风筝飞得稳定,你可以把风筝系在树千或物体上,让它漂浮。在风向和风不稳定的情况下,你必须操纵它。当风突然变强,风筝摆动,倾斜过大时,有翻转和栽倒的危险。此时,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快速放线。二是迅速往风筝方向,向前奔跑数步。这均可缓和其势。有时风力停顿,风筝向下坠落。此时可将风筝轻抖数下或迅速向后奔跑。若后退无路,则可采用快速收线的方法处理。
秋风的传统习俗
1、送秋牛图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2、吃秋菜习俗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4、候南极仙翁祈寿保平安
因为我国*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南极仙翁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5、去寺庙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菩萨诞辰、成道日,每逢诞辰、成道日,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