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电影中,有一大批儿童视角的电影。这些以儿童的眼光和视点去观察并叙述故事进程,通过儿童的眼睛作为观察孔,去窥探和记录身边这个大得让我们绝望的世界上已经和正在发*着的一些事情。它以微观的方式切入宏观,通过一个个局部的细胞,去探测整个世界的肌体。许多*级电影人都拍过这样的电影,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
为什么用儿童的视点去观察人世,会有特殊的效果呢?因为这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尖锐的矛盾,童真的眼睛和苦难的世界,极端如反义词般。二者碰撞之后,产*出的艺术效果,令人震撼。在这里,我试着向朋友们推荐近几年在国际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十部影片,从这些电影中,看出这一类型影片的独特风格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十部电影分别是《马丘卡》《香料共和国》《追风筝的人》《放牛班的春天》《乌龟也会飞》《流浪狗》《小鞋子》《真爱满行囊》《听见天堂》《八月迷情》。他们的创作者分别来自美国、法国、伊朗、德国、希腊、意大利等国,反映的内容,则更是涉及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括战争、贫穷、动乱、疾病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造就的苦难。这些故事,或如石头,压抑观众的心灵;或如辣椒或柠檬,*观众的知觉;或如鱼钩,牵痛观众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这些极具冲突感的知觉和感觉,就是由“童真”和“苦难”两个极具冲突和反差的元素中和反应而成的。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电影的分析,来看看那些奇妙的冲击感是如何形成的。
人间苦难,最大的莫过于战争所造就的苦难。在我所列举的这十部影片中,有三分之一与此相涉,其中,又以《乌龟也会飞》和《流浪狗》最为典型。
《乌龟也会飞》讲述的是伊拉克边境上被战乱追逼着挣扎*存的人们。以一群靠拆地雷卖废铁*存的孩子的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撕心裂肺的凄惨故事: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被伊拉克军队*后*下一个小*,她带着孩子跟着被地雷炸掉双臂的哥哥四处流浪,靠哥哥用脚拆地雷为*。她可爱的儿子,无时不在将她心中的噩梦唤醒,她一直悄悄干的事,就是把儿子扔掉甚至杀死,而他的哥哥和孩子王“卫星”不断将孩子从险境中拯救出来。经过数次令人喘不过气的紧张争夺之后,小女孩最终将儿子沉下深潭,并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留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