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格有好有坏,好的品格令人称颂。 实际上,不仅人有品格属性,物也有,比如,花的品格,山的品格,竹的品格,酒的品格等。中国白酒,历史悠久,6000年传承至今,几乎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国“儒、释、道、医、艺”的五维品格。在中国,酿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如何酿造出一瓶高品格的好酒呢?这里不得不说到,白酒的“五度品格说”——即“天度,地度,首度,高度,爽度”。
天度-节气
一壶好酒是谷、水、阳光、风土、人的合力,所谓酿酒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酿出好酒。做“好酒”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顺天应时,天度酒性,酒应时令,既有“天道坚守”之意,也有“抓住机遇”之意。
何时打粮,何时用水,何时投料,何时上曲,何时发酵,何时蒸酒,何时摘酒,何时储配……无不时令造酒,极尽讲究。如酱酒的传统工艺——“12987”工艺,就有着严格完整的时间流程,制曲、下沙、合序、始出。每年的端午是酱酒制曲的重要时刻,端午制曲,是酱酒酿造的开始。重阳下沙,“沙”指的是高粱。
又如清香型白酒“清蒸二次清”的工艺、董香型白酒的“12272”工艺,都有着时令的严格限制。
白酒的水、粮、曲、窖、技,与一壶好酒的酿造而成息息相关,这其中蕴含的意味,不仅仅只是体现酒与自然*态的关系,更是体现出好酒酿造的道法自然。
地度-*态
酿酒实践表明,对酿酒地理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对酿酒微*物群落和一种酿酒方式的选择。
白酒有十二种香型,不同的香型集中分布在特定的区域。山西出清香酒,陕西出凤香酒,四川出浓香酒,贵州出酱香酒,山东出芝麻香酒等等。
实际上,白酒酿造在一定程度上十分依赖地域。白酒的酿造与当地的水、粮、曲、窖、气候都息息相关,不同地域间差别很大,就算是较为细微的差别,可能也会产*巨大的影响。
汾酒所在的杏花村,因处于“地球胃、吕梁弯、岩溶泉、地形雨”四种神秘独特的地形中,造就了一种不可*的搬不走的微*物*态群。茅台地处茅台镇,绝佳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微*物种群,人们常说“离开茅台镇,产不出茅台酒。”可以说,白酒是有着很强地域特征的“土特产”,各个地域都有各自风格迥异的代表白酒。
首度-香型
这里的首度,指的是香型首度。香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汾酒发现并首创。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提出香型区分评比,并应用到“色、香、味、格”的评酒标准体系中。因此,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也在五届评酒会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自此之后,白酒香型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与发展。酱香、浓香、清香、米香是四大基础香型,此后,又发展出凤香、兼香、董香、馥郁香、芝麻香、特香等风格各异的香型,现今已有13种白酒香型。白酒香型的划分并没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高度-质量
酒的好坏,质量是基础的评价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没有评判原则。中国白酒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业。白酒的标准,尤其国际标准一直落后于产业发展。上世纪80年代,这一尴尬局面被打破,1989年3月31日公布了国内最早的白酒国家标准GB10781.1-89,于1990年元旦开始实施。
现在的白酒质量标准很多,大致按照固液态、香型、其他类型来区分。按照固液态,分为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白酒执行标准;按照香型,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浓酱兼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等十余种执行标准;其他还有小曲固态法、小曲白酒、柔和型白酒、绵柔型老明光白酒等执行标准。
爽度-口感
白酒的口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国人爱白酒的口感,但大部分国外消费者并不买账。上世纪,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出口国外时,都会在口感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更适合国外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反观国内,中国白酒种类之丰富,令人称奇。白酒香型有十余种之多,不同香型白酒之间的口感差异大,各具特色。酱香型白酒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