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称为口足手疫,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人际传播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一、传播途径
1. 经口传播:主要通过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肤疱疹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2. 粪-口传播:通过接触污染物、食品和饮水等途径传染;
3. 交叉感染:多儿童聚集场所如幼儿园、托儿所、学校、集体宿舍等。
二、潜伏期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约为3~7天,有时可长达10天。在潜伏期中,病毒可以在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繁殖,并在病人分泌液中大量存在,从而成为传染源。
三、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主要表现在:
1. 家庭成员、儿童园林或学校的同学、幼师和职工等人员之间传播;
2. 接触病人的皮肤疱疹,或食、玩具、地面等经过接触病毒的污染物之后,手部或口部再次接触而感染;
3. 经口传播途径主要表现为受病毒污染手、餐具、杯子等间接传播,并且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存活几天到几周之久;
4. 患者症状消失后,还会排泄病毒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即使病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仍有传染性。
四、预防和控制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染,应该加强以下预防措施:
1. 保持个人卫*,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2. 饮食讲究卫*,不*吃、多吃新鲜蔬果和高蛋白食品等;
3. 注意室内通风,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4. 如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患病孩子,注意观察其它儿童有无相应症状。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防范意识需引起重视。只要保持家庭和个人的卫*,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能有效预防该病的感染。同时,一旦发现病例,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防控,为社会公共卫*和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