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凤霞是演什么的
《雷雨》
2,新凤霞简介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开始任主演。在十年动乱中,杨淑敏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离开评剧舞台后的杨淑敏,在丈夫吴祖光的鼓励下,开始坚持写作和绘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杨淑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新凤霞是齐白石先*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行笔端庄、古拙、厚朴,内涵雅趣。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98年4月12日,杨淑敏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新凤霞的作品很多,主要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刘巧儿,这两部已经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凤还巢、无双传、会计姑娘、杨三姐告状、可怜的秋香、艺海仇深、锁麟囊、春香传、祥林嫂、乾坤带、杨乃武与小白菜、潘金莲、秦香莲。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拓展资料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齐白石的亲传*,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3,新凤霞是谁
是著名的评剧演员。代表作有花为媒
4,小白玉霜的名人轶事
小白玉霜与新凤霞,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天津评剧舞台上升起的耀眼新星。小白玉霜出道较早,1937年年仅15岁就在天津代替养母白玉霜挑班并开始走红,但她在同龄演员中却从不摆架子,一直关照着比她小七岁的后起之秀新凤霞。当时新凤霞家庭较为贫困,刚加入戏班时,虽然从师傅小五珠处学了不少戏,也显露出艺术天赋,但却无力购置行头(戏装)。而当时戏班是不为女演员准备行头的,完全得自备。为此新凤霞终日愁锁眉尖。小白玉霜就主动把自己的行头和头饰借给她用,有很长一段时间,新凤霞就是穿着小白玉霜的行头演戏,这在人情淡漠、“同行是冤家”的旧时代,有此义举也是颇为不易的。小白玉霜对新凤霞不仅*活上关心,而且在艺术上也给予了很大帮助。1943年3月,新凤霞在河东天宝戏院首演白派代表剧目《潇湘夜雨》,小白玉霜与她并不在一个戏班,唯恐新凤霞演出不熟练,便专程从南市庆云戏院赶往河东给新凤霞把场,使新凤霞的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此后,她们还多次一起参加全市性的主演大合作义务戏,小白玉霜总是为新凤霞配演二路旦角,以此来提携这位小妹妹,为她成名铺路。姊妹在共同的艺术*涯中休戚与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57年,新凤霞的爱人吴祖光受到了错误处理,并被流放外地改造。新凤霞被迫搬到了单位去住,单位给她安排了一间阴冷的小屋。后来新凤霞因居室潮湿患了关节炎,当时新凤霞属于监管批判对象,谁也不敢接近她。小白玉霜发现新凤霞经常在院子里晒被子,便到她的居室看了看,既震惊又难过,便不顾众人非议,找到单位领导据理力争,终于给新凤霞调换了一处条件较好的住处。1968年,小白玉霜因遭受“文革”政治风暴摧残而*身亡,新凤霞闻讯悲痛欲绝,但处于当时情况自身难保,未能给情谊笃厚的姐姐送葬,一直成为新凤霞的一块心病。 1952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战地慰问,著名评剧演员小白玉霜参加了慰问团。跟评剧团的同志一起乘坐大卡车入朝,冒着美机的骚扰轰炸,到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部队驻地。小白玉霜在志愿军中,不辞劳苦,冒着美机的轰炸、扫射,一会儿在山洞里为志愿军机关演出,一会儿又在山坡上给战士们演出,有时,还到伙房给炊事班十几个同志演出,甚至爬上高山哨所给防空值勤的两个战士清唱。指战员们都非常希望看到她的代表剧目《秦香莲》,因此,她有时一天早、中、晚连轴转演出两三场全本《秦香莲》。有一天她竟然演出4场。在第四场演出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演员们吃夜宵。这时小白玉霜的声带疲劳至极,几乎难以发声,怎么办?唱不出来,还要演,她也不愿意让别人代替,这是她一面用小茶壶喝着水,一面对后台管理说:“这场,咱们卖字儿吧!”“卖字儿”是怎么回事儿?小白玉霜见领导有点疑虑,笑着对大家解释:“卖字儿”是评剧界的行话,指的是演员的嗓子突然出现问题时,还照样演出,但在演唱时,不用拖腔,用吟诵的办法表现唱词,而琴师则采用特殊的伴奏手段,烘托演员的吟诵,观众听起来,仍然像演唱一般。啊!原来“卖字儿”是这么回事。小白玉霜还特意谈到了英年早逝的评剧名旦爱莲君的故事,她说爱莲君不但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个作曲家,有时还能即兴在演出中临时设计新腔新调,比如评剧迷非常喜爱的《八月中秋雁往南飞》这段唱,就是在一次演出中,爱莲君临上场之前来了灵感,对她的琴师说:“这场唱把调该一该,你注意兜着点。”琴师和爱莲君配合得珠联壁合,一炮打响,这段唱便流传下来......小白玉霜说,请领导放心,有琴师的巧妙配合,第四场《秦香莲》我一定能演好。上场之前,小白玉霜又用化妆笔在手心上写了“卖字”两个字,为了让声带休息,她没说话,把手上的字举给琴师和乐队同志看。大家心领神会地点头。果然第四场演出圆满成功,大家纷纷上前和演员们握手致谢,久久不愿离去.....
5,新凤霞是怎么死的
1998年4月12日,在常州因脑血栓发病病逝
6,新凤霞简介
新凤霞评剧演员,是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中文名: 新凤霞 别名: 杨小凤 国籍: 中国 出*地: 天津 出*日期: 1927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8年4月12日 职业: 评剧演员 代表作品: 《乌龙院》、《女侠红蝴蝶》 主要成就: 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目录人物*平简介过程艺术成就共产党员代表作品新凤霞之女人物简介执著精神,打败《红楼梦》读书方法,被父亲打破书架满了,心里才踏实风花雪月,只是过去时积累阅历,缩短成熟期要想成功,得先学做人新凤霞*人物*平 简介 过程艺术成就 共产党员 代表作品 新凤霞之女 人物简介 执著精神,打败《红楼梦》 读书方法,被父亲打破 书架满了,心里才踏实 风花雪月,只是过去时 积累阅历,缩短成熟期 要想成功,得先学做人新凤霞*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平简介新凤霞(9张) 新凤霞(1927~1998),评剧青衣、花旦,籍贯江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过程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 新凤霞在《刘巧儿》中饰演巧儿1950年,在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 新凤霞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期间,小短文 《傻二哥》还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 新凤霞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83年参演春晚评剧《刘巧儿》。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新凤霞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 新凤霞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 新凤霞 吴祖光 花鸟 六屏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 新凤霞绘画艺术《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 新凤霞*活照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学*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学*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编辑本段共产党员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齐白石的亲传*,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 吴祖光新凤霞 牡丹图立轴设色纸本满怀着对*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的艺术*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