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病理表现为炎症、纤维化和骨性强直。早期症状*括腰背痛和晨僵,晚期可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1.炎症反应
强直性脊柱炎的核心病理改变是肌腱端炎,即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过度激活,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骶髂关节是最早受累部位,MRI可见骨髓水肿和滑膜炎。
2.纤维化进程
持续炎症*促使纤维组织增*,肌腱韧带逐渐失去弹性。脊柱旁韧带钙化形成“竹节样脊柱”,X线显示椎体方形变和韧带骨赘。胸廓活动度下降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需通过扩胸运动维持肺活量。
3.骨性强直
晚期炎症组织被新*骨替代,形成不可逆的骨桥连接。颈椎受累可能限制头部转动,髋关节强直需考虑人工关节置换。骨代谢异常可能伴随骨质疏松,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4.关节外表现
约30%患者出现眼部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红、畏光和视力模糊。心血管系统可能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肠道炎症与克罗恩病病理相似。皮肤银屑病样改变提示疾病活动度较高。
5.功能评估与干预
BASDAI量表用于评估疾病活动度,物理治疗*括热敷缓解晨僵、游泳改善脊柱柔韧性。*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可抑制炎症进展,NSAIDs药物需注意胃肠道保护。严重驼背畸形需行脊柱截骨术。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演变具有渐进性特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显著延缓骨性强直。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脊柱活动度测量,合并眼炎或肠道症状时需多学科会诊。维持规律运动习惯和戒烟是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