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常见于过敏性鼻炎、普通感冒或流感,需根据伴随症状判断病因。过敏以抗组胺药、鼻腔冲洗、避免过敏原为主;病毒感染需对症治疗并增强免疫力。
1. 过敏性鼻炎
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产*过度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症状持续数周以上。氯雷他定等口服抗组胺药可阻断过敏反应,*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清除过敏原,检测并远离过敏原是根本措施。
2. 病毒性感冒
鼻病毒等入侵上呼吸道引发炎症,常伴咽痛、低热。病程约7-10天,伪麻黄碱可收缩鼻血管缓解鼻塞,布洛芬减轻头痛发热,适当补充维*素C和锌有助于缩短病程。保持每天2000ml温水摄入稀释鼻涕。
3. 慢性鼻窦炎
细菌感染导致鼻窦持续化脓,出现黄绿色脓涕、面部胀痛。需鼻内镜确认病灶位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菌治疗2-4周,鼻腔糖皮质激素喷雾减轻水肿,严重者需行鼻窦开放术引流。
4. 血管运动性鼻炎
温度变化或*性气味诱发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类似过敏但无明确过敏原。鼻用异丙托溴铵减少腺体分泌,加强鼻部冷热交替锻炼可改善血管调节能力。
持续两周以上的鼻塞伴血性分泌物需排查肿瘤,单侧顽固性阻塞可能为鼻息肉或结构异常。建议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空调滤网每月清洗,冬季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症状加重或出现喘息、耳闷等并发症时应进行鼻窦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