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的疾病,主要与营养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常见原因*括铁缺乏、维*素B12或叶酸不足、慢性失血、骨髓问题、遗传性贫血、慢性炎症及妊娠需求增加。
1. 铁缺乏
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关键原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长期素食者、胃切除患者及月经过多女性风险较高。建议每周摄入2-3次动物肝脏,搭配维*素C促进吸收,必要时口服硫酸亚铁片。
2. 维*素B12或叶酸缺乏
这两种营养素参与红细胞成熟过程,缺乏时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胃酸分泌不足的老年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警惕。日常可食用三文鱼、鸡蛋补充B12,菠菜、芦笋补充叶酸,严重者需肌肉注射B12。
3. 慢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痔疮反复出血会持续消耗铁储备。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同时服用琥珀酸亚铁配合维*素C,每日补充30mg元素铁。
4. 骨髓造血异常
再*障碍性贫血、骨髓增*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直接影响造血功能。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括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促红细胞*成素注射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5. 遗传因素
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等由基因突变导致。婚前筛查可预防重型患儿出*,轻型患者需避免感染,中重度患者需定期输血配合祛铁治疗。
6. 慢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病等炎症状态会抑制铁利用。控制原发病是关键,可静脉补充蔗糖铁,目标血红蛋白维持在100-110g/L为宜。
7. 妊娠期需求增加
孕妇血容量扩张导致*理性贫血。孕16周起每日需补充60mg铁剂,配合400μg叶酸,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应考虑静脉补铁。
贫血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针对性治疗,长期未改善或出现心悸、晕厥需及时血液科就诊。日常注意均衡饮食,定期检测血常规,避免自行长期服用铁剂造成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