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像只是障眼法,虚荣妒忌是七宗罪之一。这个世上,较大的迷障就是表像。品评葡萄酒,就要闭上双眼,或是由他人撕下酒标,这么做就是为了不让酒标上的字眼盲了心。那天去参加一场香槟晚宴,听见他们公司的一位领导正和来宾们聊,提到了我们的杂志,说WinePress里所推荐的酒都是经过盲品的,不像其它刊物的一堆软文酒,跟着那些印刷精美的时尚杂志瞎买酒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段话,对一本力求公平公正的杂志来说,是一种肯定。然而,到底怎么个“盲品”的呢?某公司的老板有次和我午餐会谈时也讨论过,当时是因为质问我为何不请他们的Marcus当评审?问我为何不把杂志的盲品过程和读者们说一说?!我从来没想过盲品需要什么特别的解释,既然有人提议,或许将杂志这个较重要的环节、也是我把关较紧的一章拿来和读者们聊聊,有某种程度的必要。所谓的盲品(Blindtasting),其实就是让喝酒的人看不见酒标,不因为先入为主的品牌或年份效应而影响判断,为了能达到较大程度的公平,盲品喝酒,几乎是的方法。我们每期会针对特定酒区、某个葡萄品种做盲品,如果当季有足够的新酒款,也会成为盲品的对象。当主题选好后,我们会对所有的进口商发出邀请,不分大小,只要愿意提供符合要求的样品酒。收到酒单后,将酒按价格、年份、等级、产区等等分组,然后运到场地,把酒瓶们一个个从头到脚给“盲”起来,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酒的编辑们知道(就连我本人也不晓得,因为我和其它的评审同一个时间到场),而酒单也在分类过后刻意打散秩序(当然我指的是在同组中被调整),比如说一组300-400人民币之间的酒,前列款不一定是较便宜的,较后一款也不会是较贵的。这么做为了避免评审会猜想排在越后面的价钱越高,而将名次给那些价钱高连带着可能比最好的酒。评审们到位后,我们在评审的空杯里开使斟酒,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酒是从相应的酒瓶里的,让大家“眼见为凭”。此外,品酒全乃随机喝,没有一定要先喝左边的哪一杯,可以跳着喝、回过头喝等等。评审们写下的酒评正是读者们所读到的(而非编辑凭空想象杜撰的),在每一组品尝的末了,评审们给出心中的排名,总结了所有的排名后,我们立即在现场公布胜出的酒款,然后在评委团面前打开酒瓶的*装,让所有人同时见证盲品的结果。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评审们能立即知道刚所评选的结果,而在场的他们,也是WinePress的盲品是如何地盲的较佳证人。盲品杜绝了作弊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想偏袒哪一款酒都不可能,想偏袒那一个进口商也不可能。除非评审有透视眼,有世界品酒师的头筹嘴!就算他们有,每个评审也不会都喜欢同一只酒。不过,为了避嫌,我还是非常小心地考虑评审名单。为了这件事,我曾得大费口舌地而且不妥协地和某些进口商们沟通。当我担任英国品醇客(Decanter)中文简体版主编的时候,英国总部的负责人告诉我一本杂志的盲品评审团的挑选极其重要,必须是受葡萄酒业界内肯定的人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